Banner Banner
勞動法務

聯和趨動顧問說

  • 勞動法務

最低工資法?企業主最需要瞭解的十件事

作者王駿 執行顧問
745
最低工資法三讀通過將在2024年施行,究竟什麼是最低工資法?對於臺灣企業的薪資結構會有什麼影響?因為這部法律,什麼產業與工作將會熱烈受到歡迎?而企業是否會因此面臨更多的勞動檢查呢?
最低工資法 聯和趨動 Trendlink 勞資顧問 企管顧問

 

文章目錄

    一、細說從頭:曾經的22K,七年級永遠的痛

    2007年8月9號(民國96年),美股市場出現震盪,源於銀行的過度放貸引發的槓桿危機,接續歐股法國出現鉅額的違規交易,雙重人禍重壓經濟市場,這波股市的地震在全球蔓延開來,美股與歐股緊急控制下,首波也出現了百分之五的跌幅。但在另一端的仍處在夜裡亞洲股市,卻將迎來最黯淡的早晨。

    這波經濟人禍的影響,股災最嚴重的地方就是亞洲股市,許多投資人一夜醒來,資產大幅縮水,所有人還在企圖力往狂瀾時,股市的震盪引發的金融海嘯已經遠方的海面上掀起萬丈高浪。
    原本迫近萬點的台股首波直接腰斬,投資人看跌的氛圍形成最大賣壓,台股最後跌宕至3955點。面對股市如此大的波動,許多中小企業與大型公司憂懼經濟倒退,祭出保守且內外樽節的營運策略;當時流傳年薪千萬的經理,見他起朱樓宴賓客,但也在金融海嘯後一夕樓塌人散,其背影令人唏噓。

    這樣的故事可以只是傳說,但可以知道同年度中許多公司,就算沒有大幅人事異動,也出現了暫緩如常招募的行為。屆此同時的2008到2009年,剛好是臺灣七年級生(1981~1990)甫進社會的求職階段,這波社會新鮮人除了要面對幾乎凍結的人力市場,還要與剛被釋放回求職市場,已經擁有多年工作經驗的「前輩們」競爭,而許多企業也剛遭遇人力改革,迫切需要職場熟手,所以更傾向聘僱有經驗的人力,所以七年級生剛畢業,面臨在臺灣經濟發展奇蹟之後,最嚴峻的求職環境;不但企業招募緊縮,薪資待遇倒退,更有甚者是與你競爭的人,可能更有工作經驗,且因為多半已經有家累,所以求職態度更積極。

    2008年主要國家經濟成長率 聯和趨動 trendlink 最低工資法

    金融海嘯後經濟成長率,全亞洲臺灣最慘只有0.06(資料來源:勞動部

    而剛經歷第二次政黨輪替的政府,新鮮人就業率低迷,成為在野黨質詢題材,面對這樣的社會壓力,為了補強應屆畢業生就職銜接,提出百億補助計畫來加強企業晉用青年意願,消緩社會紛爭與政黨上的執政壓力。

    百億補助企劃的設定原意是希望補助,來協助願意投資在新鮮人就業的企業,其次才是降低企業排斥晉用新人的意願,但由於人力市場因為股市波動而凍結,加上被釋出的人力也還在消化中,故第一波補助並沒有成功推動新鮮人就業率,於是當時政府持續加碼,原先的補助方案從一萬到一萬七,最終達到一個月兩萬兩千元的金額。

    隨著政府持續加碼,加上施政時間延長,該企劃中的漏洞逐漸浮現;百億補助企劃中,被發現並無要求企業聘僱新人時,除了政府的補助額以外,還需要增加金額,也就是說政府補助多少,企業就開多少薪資金額給新人,由於當時一職難求,所以低於合理水準的薪資,也有些新鮮人願意嘗試投入,最後導致許多企業食髓知味,開始啟用這種零元聘雇職員的新方針。

    當時的就業市場之混亂,同期還有欣欣而起的就業網站相互競爭,為了吸引企業的使用,在各種節目中,有意無意貶低求職的勞動人口,加上百億補助企劃漏洞造成企業以低薪方式開立職缺,相信行文至此,如果讀者是七年級生或家人,至今應該會印象深刻,不但薪水被壓縮、勞動力內容卻沒有變,甚至還被迫接受「草莓族」這樣的稱呼,但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之下,許多有壓力或是夢想的就職年輕人,仍必須繼續負重前行。百億補助企劃最後擴大影響,直至2014年企業晉用新人標準起薪仍以22K為多數,所以八年級生前段班,也在這波影響之列。

    這場蔓延數十年的就職亂象,除了證明壞的政策比貪汙可怕之外,一直到2011年中止(不含後續延伸計畫),對於企業聘用新鮮人這個目標是否實現?政府的美意是否有被企業完整應用?顧問在這裡語帶保留,畢竟一個政策的是否有效,除了國內適用狀況之虞,國際環境也需要考量,但確定的是,該政策掀起大量人才外流、聘僱新人起薪標準開倒車,而前者引發出國打工(打工度假)、應屆畢業生選擇出國讀書以及參與國考的熱潮,後者則是在政治運作下,成為基本工資施行,與最低工資法邁進立法院的楔子。

    二、基本工資,掰掰!最低工資為什麼堅持立法?

    基本工資制度並不是這幾年才出現

    最早可以追朔民國19年(西元1930年)就有的概念,正式開始被注目是因為民國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,因勞工薪水與社會民生不成比例,成為當時重點社會議題,在眾多勞團遊說與抗議,收攏在政治角力的推波助瀾下,十年來第一次調整基本薪資,後續除了民國96年的全球金融風暴的頭三年,基本工資幾乎逐年調整。

    可不可以延續舊有政策,繼續調整基本工資?

    我們如果回到民國97年勞團示威遊行的時空下,逐年調整的基本工資其實符合訴求;但基本工資的調整欠缺法源依據,也就是說,基本工資仰賴政府以職權命令發動,發動後組織審議會都是臨時運作,即便已經這樣十幾年,在法治社會的角度來說,正常的國家,應該減少法令的施用,回歸法律的運作。

    再者,政府法令發動的內容,通常屬於極端且迫切的狀況,最近一次大家最有印象的,就是新冠肺炎期間,政府連續發動多次法令(例如口罩限制令),在我國的法制體制下,法令的地位都低於法律,只有急迫狀況法令可以超前於當時法律,但這個代價甚巨,如果是面對新冠肺炎這樣的極端狀況,尚可理解;如果是像是基本工資應該列為常態性的審議工作,繼續仰賴政府以法令組織審議會,並不是健全國家應有的行為,且勞工的基本工資懸於執政政府對於基本工資的態度,最終而言,也不是真正利益於勞工。

    三、基本工資沒寫完的作業?

    民國99年開始,臺灣開始每年調整基本工資,雖然薪資有望恢復上升,但仍然有諸多與薪資相關的問題,無法獲得解決:

    基本薪資與民生物價差距

    以2023年的基本工資$26,400舉例,其實該金額能不能真正照顧到勞工?這點答覆會相當複雜,因為薪資是否能夠支持最低生活水準,需要考量許多因素,包含地區物價、家庭結構以及年齡等問題,但基本工資的級距一開始就沒有考量到民生物價,或是說基本工資脫離民生物價這件事情,卻是肯定的。事實上,基本工資雖然每年調升,但調升比例如果低於當年度通貨膨脹的幅度,薪水即便成長,仍會因為通膨而被吃掉。

    在基本工資的成長歷程上,就發生過基本工資調整好幾次,但一次的通膨就將勞工薪資回推好幾年,勞工實際越領越少。
    (筆者註:薪資的調升也不宜貿然一次性追上,逐步調升其實對於平抑物價才是良好解方)

    資方成本

    基本工資的調升,對於企業主來說影響也很大,最直觀的就是用人成本提升,但其實不止於此。
    在勞動基準法、勞動事件法、勞動爭議處理法,三法鉗梏下,資方用人環境可以說是危險四伏,以台北市勞動局今年公布的勞檢違規名單中,連鎖大型企業都難逃罰單而可以窺見,這些企業都是有專任人資,仍然無法攔阻企業違法可能性,何況臺灣企業多數為中小企業,這中小企業共通處就是沒有或難以負擔正職人資專員,且人資職能相當多元,如果公司只有一個人資的缺額,要擁有一個全面向的人資專員有其困難性,當勞檢員拜訪時,幾乎宣告該企業將面臨可畏的罰單。

    罰單不但會造成公司負擔,也會讓公司列入勞動局的待觀察的名單,例行性勞檢啟動時,很容易被勞檢單位盯上,且若有違法勞動法令的問題,事業單位名稱與負責人名稱都會登上系統,這點除了會造成公司商譽嚴重問題,甚至也可能因此失去競標政府的標案,或是相關具有公股身份的企業合作(例如臺北大眾捷運公司、臺灣鐵路公司…等),對於中小企業來說,這些失去的機會與上升的成本,可能會吃掉該年度企業盈餘,如果當年度業績或環境狀況不利,企業甚至將面臨存亡的可能性。

    身心障礙勞工處境

    緩步攀升的基本工資,讓資方的用人標準也會慢慢提高,這點對於部分身心障礙者來說,原本崎嶇的求職路將走的更艱鉅。一直提高的基本工資,資方對於人員的產出要求也會提高,但有些身心障礙者不一定能夠負擔這樣的工作內容,身心障礙者的晉用比率隨著基本工資的調升就受到震盪而下降。
    (筆者註:中小企業不用害怕晉用身心障礙的員工,只要做好職能規劃與管理,上述成本不一定會發生。且隨著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,也會有法定晉用名額的要求,所以儘早聘雇專業的正派經營且有規模的勞務顧問管理公司,替企業量身定做相關工作規則與職能規劃,會是最優解。)

    基本工資有尚未解決的問題,在權力分明的國家中,立法過程擁有較多的層面與過程,比起法令的臨時性,立法享有比較全面的照顧,最低工資法將要在有法律的支持下,逐步解決基本工資留下的問題。

    四、橫空出世的最低工資法?

    最低工資法2024年將正式施行,臺灣的勞動發展歷史的航道來說是首航,但是對於世界其他各國來說卻不是。
    最低工資法的出生,根據勞動部公布資料,取代基本工資法名稱的最大原因,是目前國際上普遍適用「minimum wage」這個名稱,翻譯即「最低工資法」,為了與國際接軌故而將法案延續命名。目前已經施行最低工資法的國家有美國、香港、日本、南韓、法國、德國、荷蘭。同樣叫最低工資法,隨著國家制度的不同,不同國有不同方式。

    表1:最低工資法施行國家
    審議發動方式行政部門立法部門
    國家日本、南韓、
    法國、德國、臺灣
    美國、香港、英國

    與我們相鄰的日本與南韓,都是以行政的方式發動審議最低工資,最後由行政體系組織(如我國行政院同等單位)決議執行。臺灣在通過最低工資法後,也與南韓、日本相同,由中央政府授權轄下勞動部召開審議會,並依據最低公司法召集勞、資、政、學四派集合開會,結合年度CPI(消費者物價指數)審議來年最低工資標準,並將結果呈報行政院完成決議並執行。

    同樣施行最低工資法的香港卻不是如此,受有英國血統的君主立憲下的兩院制,香港、英國與美國採行立法程序發動最低工資審議會,由立法單位審議合理、工資區間,並由立法院完成決議,這點在1997年回歸後的香港來說,目前尚未改變,但未來是否會繼續保持,就是另一件事。
    既然最低工資法已有多國施行,臺灣的最低工資法設計時是否有參考其他國家施行經驗,將國內中小企業為主,企業樣態多元的狀況納入探討的視野呢?

    五、他國之石,臺灣是否用以攻錯?

    多元制是否適合臺灣?

    「多元制度」意思是,同樣是最低工資,但同時併行不同的標準,各國分別依照不同的狀況,拆解出不同的制度來劃分最低工資的樣態。

    美國來說,除了聯邦規範的最低工資,開放州政府及地方政府依照立法流程自訂最低工資制度,也就是說一個國家內可能施行好幾種最低工資制度。
    舉例:美國的密西根州的底特律城市,因為多年下來的施政不良,加上嚴重的產業外移與業績蕭條,底特律政府於2013年宣布破產,城市進入破產保護程序,聯邦政府介入底特律的行政作業,故同一個工作崗位出現不同薪資標準,因為如果是聯邦政府過來的人手,薪水就會跟地方政府的人並不相同。

    依照地區不同有差異的最低工資,有的國家以產業跟職業作為最低工資的差異化,主要考量是不同產業技術性或生產力,像是日本因為產業精緻化,加上企業制度受文化影響另有嚴格制度,在政府總是難以介入下,故給予部分產業較高的最低工資的設定。企業用人必須依照最低工資的方式計算薪水,但企業也因此開始大量進用外派人力用以躲避政府的規範。

    假設一間位於日本的公司,登記業務是機器研發的工業別,受日本最低公司法的限制,給予員工必須按工業類別的最低工資聘僱員工;也就是說從研發工程師,到流水線的業務員,乃至於客服單位,都被法律規範必須以工業類別的最低薪資招聘;企業為了降低人力開銷成本,就針對部分職位委由外部派遣公司來進行派任,由於外派人力公司所登記的產業別屬於人力資源類別,而人力資源類的最低工資是全類別中最低(因該類別的工作還有包含簡單型的家政事務、清潔事務員),故這間工業公司,可以藉此繞道,同樣工作卻付出較低的薪水。

    過去的日本企業的確開始大幅使用外派人力,創造年度高額的盈餘,過往對於把公司當家的日本人力結構文化也因此崩毀,近年下來,日本也不斷地在檢討該制度的完善程度,因為顯然這樣的政策,並沒有成功將人力的合理對價建立出來。日本一直到2011年因為自然災害引發的限能作業多起過勞死事件,最終日本政府在2019年4月1日起,頒布【工作方式改革關聯法】,檢討累積至今,由人力管理最後成為的社會問題而進行改革。

    繼續單一制度的施行是否阻礙發展

    多元制度另一面就是所謂的「單一制度」,以臺灣2023年12月27號通過的法案來看,2024年施行的《最低工資法》採行的是單一制度的最低工資設計;也就是說最低工資的規定的薪水全國一致,並無產業、地區差異。所以2024年全國月薪最低工資均為$27,470,時薪則為$183,全國上下一體適用。目前與臺灣相同採行單一制度的國家,在亞洲有南韓、泰國與香港。(參考資料:主要國家最低工資制度發展經驗對我國之啟示

    1. 單一制度的優點:
    單一制度在執行上具有良好溝通與宣傳的優勢,同時也對於政府稽查上具有統一的判定標準,這點反映在基本工資時期,受民眾檢舉產生的勞檢案件中也可以觀察出,由於民眾與勞工也能掌握工資是否合法,故更願意主動爭取合法的薪水級距。

    2. 單一制度的缺點:
    因為百業狀況並不相同,蕭條、繁榮與城鄉差距都綁在一起衡量,勢必會有些產業或是地區會因為最低工資的規範下,更顯弱勢;例如臺灣長久以來,南北部的落差一直存在,同一份工作在北部就會有比較高的薪資,尤以大幅仰賴人力的產業,例如餐飲服務業,在人力總數下場與人力外移雙重夾殺下,當全國適用同一套最低工資時,對於部分企業而言,要以合法的狀態營業就會需要更積極,甚至要改變策略才能進行。

    3. 聯和趨動的觀點:
    對此,聯和趨動總經理傅春炳表示,臺灣受日本影響文化很深,對於服務的精緻追求從餐廳到攤販都可以體驗到。最低工資是將基本工資推上法律位階,實際上餐飲業與其他仰仗較多人力的產業,真正的問題是產業結構與人口結構的改變。「餐飲業、飯店業的人力狀況的確嚴峻」傅總經理:「企業主不應該只有合法或是違法經營的狀態可選,應該將重點擺在如何讓企業經營與法規範合理的接軌。」

    聯和趨動 trendlink 總經理 傅春炳 最低工資法

    聯和趨動總經理 傅春炳

    「合法是必須的,但要用正確的方法。」傅總經理補充: 企業主需要擺脫過去零碎的工作規劃,那些年輕人不會想做,資深的人也不會想碰。在我們輔導的企業,第一階段就是先協助他們檢視目前的勞務狀態,其實很多企業主很願意開出高薪,但是由於勞務的規劃沒有整體配套,薪水的高低無法建構出相對應的生產力,這樣企業主也會感受委屈,勞方也沒有從中了解自己在工作的價值。

    「重點是,勞資雙方需要平衡狀態,且要穩健長久的持續」傅總經理強調:「是勞資平衡而非勞資和諧,和諧暗示了這裡有誰受了委屈,真相被隱匿;工作上,勞資雙方真正要的平衡,勞方快樂、安全受到保障的工作,資方開心、穩定的運作並且有承諾的成長。共生共好共同成長,這才是勞資雙方要的,也是聯和趨動要讓我們客戶享受到的。

    六、最低工資法的兩難處境

    除卻單一制度利弊,最低工資還有將要面對的戰場,有些是預定目標,但也不乏有些是人民的期待,並非該法案的設計目的。

    1.年輕人普遍低薪

    無論是基本工資或最低工資法,其實都在企圖突破糾結許久的問題。勞動部2022年的統計報告,臺灣服務及工業類別平均工資為5.8萬元,換算為美金後與其他國家相比,1,939 美元,低於香港 2,221 美元、日本 2,478 美元、南韓 2,996美元、新加坡 4,517 美元及美國 4,821 美元。
    以這個數據來說,臺灣似乎毫無理由的應該持續加強力道,輔助人民提升薪資水準。但同份報告上,也記載了如果撇除換算美元的匯率問題,改依購買力平價(Purchasing Power Parity, PPP)計算,我國工業及服務業員工每人每月薪資為 4,102 美元,高於香港3,120 美元、日本 3,593 美元,低於美國之 4,821美元、南韓 4,992 美元、新加坡 6,958 美元。

    可以看出,對於臺灣來說並不是只有單純提升工資就好,以購買力基準,臺灣人消費實力其實遠超日本;但其實是因為民生物價上受到管制,臺灣的汽油、水、電以及大眾運輸,都不能正常反應市場實際價格,長期低廉的物價某層面是一個美麗假象,因為這些虧損都來自於政府挪移其他資金來填補,我們也的確在物價上可以窺見,當越來越多產業經輔導後轉型並且公營化後,民生物價就會在前後產生波動,就能明白,這些消費力其實部分是因為物價壓抑的結果。

    最低工資實際作為應該在,薪資水準逐步釋放到合理階段,而同步壓抑的物價也要合理解壓,這中間除了需要國際經濟局勢與國內經濟規模是否能夠同步穩定,勢必也會帶動產業結構出現調整,但以臺灣政治體質來說,太突然的變革都可能產生反效果,且過去的經驗也證明,政府大力的挹注資源,並不一定能夠帶來好結果,最低薪資作為提升年輕人薪資這點,真正效益來自於該精神入法執行後,將會逐步修正人力市場的不正常,對於體質不合適的公司,將會面臨改革或是縮小規模,而後者通常只會降低競爭力而被淘汰,故最低工資法,對於企業主而言,其實是企業身體檢查的項目,究竟該放任那些紅字越來越多,還是現在開始逐步修改,做出改變?

    2.體感物價

    部分民眾抱怨物價飆高,薪水縮水,對於最低工資法期待薪水可以成長,並讓生活品質得以上升。
    不過最低工資法最大的影響,其實是時薪制的員工,也就是對於部分工時的勞工,會有最直接的影響力。普遍一般受薪民眾,最低工資法影響力並不會直接展現在工資成長上,尤其如果狀態是已經工作一陣子,薪水本來就遠高於最低工資標準,那麼該法的施行短時間並不會直接影響。

    那麼誰會受到影響呢?首先會是企業主,如果企業體系內有較多領受最低工資級距的勞工,他們將在2024年有感員工的薪資提高,並有可能繼續逐年調高,但這個在基本工資施行多年後,管理壓力已經逐步轉小,真正的還是公司的成長,與成本管理上是否追上最低工資的基準。

    其次是政府;是的,最低工資法除卻影響到企業主與老闆之外,再來就是政府了,因為薪資整體調升,相關稅賦設計也要做出修正,如果薪水成長,但是賦稅也跟著加重,其實效果可能是負向的,人民的感受也會下降,而薪水的上升也會讓部分工作與產業出現變化,政府也要面對針對產業如何輔導與加強。政策的施行,一定會有缺漏以及違法事件,在施政後如何堅柔並濟,在違法處堅定的執行,在困難處溫柔給予指引並持續關懷,這都是艱難的考驗。

    聯和趨動 trendlink 最低工資法

    消費者物價總指數(資料來源:行政院主計處

    最後,顧問在這邊也想提供幾個數據給大家參考,根據行政院主計處提供資料,110年跟111年的物價總指數,上升了2.95,其中尤以食物類上升5.66,其次是行車交通類,指數上升3.46,所以民眾對於物價的體感並非錯覺。但是,也可以見得施政方向也以這兩大類型為主,以交通為例,近年提出的地區通勤月票(如行政院通勤票TPASS),就是企圖在交通經費上給予限制。
    針對物價上升的原因種類很多,這邊無法一一詳述,但根據行政院的資料,代表跟兩大類的相關產業,也將為來持續面對考驗,如果企業主的產業與這兩類有關係,會非常明顯感受到民眾的消費力可能會在這邊下降,如果這時候對於公司人員的管理、薪資設計、職能模型尚未清楚建立,代表企業暴露在很大的風險之下。外患很明確地翩翩到來,但是內憂是否也能做好準備?

    對於其他產業,也不代表企業就能平安無事,每年風水輪流轉,就好像年節將至,大家都會安太歲,但仔細看不是只有犯太歲的生肖需要留意,其餘生肖也會遇到沖、刑、破、害等問題。明確來說,臺灣的人口成長率已經低於零,也就是臺灣的年輕人越來越少,在不考慮政府未來是否與日本或是加拿大等國家一樣,開啟大量移民名額政策,企業勢必會面對有職缺卻無人可做的窘境;而這點已經發生,現在許多餐飲服務業與飯店業,都在缺人的警戒線之上,這個勢必會慢慢擴大到其他產業。於此,企業唯一能做的,就是儘早規劃,務必先將公司的體制合法化,因為當缺人的時候,才在想改變公司體質來吸引人才時,一切都是緩不濟急。

    七、最低工資法下的新興產業

    獲選多次優良讀物的《國語日報》在2021年針對他的讀者,也就是介於六歲以上14歲以下的年齡層,採訪並收集小學生將來最想做的工作,2021年的統計資料顯示,小學生最想做的工作,男、女生的第一名,分別是:電競選手與教師;同個議題引發許多社會討論,故2022年國語日報再度調查小學生未來最想做的工作,第一名的結果數據時隔一年並無太大改變,但大多數工作均以內勤職務或是電腦作為主要工具相關的產業(例如工程師、網路設計師),有趣的是,在2022年這份調查資料上,有部分小學生選擇了麵包、糕點的烘焙師作為最想做的職業第二名,引發無數網友底下評論:「千萬別想不開,做餐飲會讓你懷疑人生。」、「小時學烘培,長大寧可送外送。」等意見。

    國語日報 小學生將來最想做的工作 聯和趨動 trendlink 最低工資法

    小學生最想做的工作(資料來源:國語日報)

    聯和趨動總經理傅春炳先生表示,最低工資法上路後,薪水也可能隨著世界物價的調整,加上法規限制只允許調高不許下調的條件下,出現產業的變革。
    「與其說未來會有什麼新興的產業,」傅春炳總經理:「不如說未來新興的工作型態是什麼?當部分工時(時薪)的薪水越來越高,勞工就會發現,僱傭型態的工作其實越來越沒有吸引力。」

    的確,目前的時薪已經調整為一小時183元,不排除未來越來約高的狀況下,加上人力稀缺的市場環境,勞工可能會發現,與其從事僱傭型的工作,雖然保障多,但拘束也多;不如從事部分工時的工作,雖然勞健保部分可能負擔較高,但可以掌握自己的工作節奏,何時想要工作還是休假,都可以自己安排,再也不用看老闆臉色。「現今產業都將福利鎖定在僱傭型員工身上享有,未來人力市場不改的狀況下,也許雇主也需要針對部分工時員工提出相對應的福利來吸引人力。」

    國與日報這份小學生的最想做的工作調查,存在著一些童趣與豐富想像,知名人力網站yes123也做過一樣的調查,針對的是即將就業的新鮮人,也許對於他們,這樣的問題就更現實了一些。根據人力網站提供的資料,2023最想從事的工作排行,男生的夢幻職業依序是「Youtuber/工程師/電競選手/職業運動員/機師」,女生則為「作家/公務員/網站小編/Youtuber/空服員」。
    「網紅KOL上榜並不意外,現在是自媒體的時代,我們要注意的是,也許對於年輕人而言,相較於產業的穩定性,他們也許更重視公司或是工作內容,是否能與他們的興趣相符,以及職業的發展性,」傅春炳總經理強調:「企業主徵人的時候請想想,你是徵人做一份你不想做但需要有人做的工作,還是你是開放徵求一份,有發展有未來有前景的工作呢?
    也許工作從來不是沒人做,也不只是薪水不夠高,而是企業主是否準備好了,將公司發展與職能模型建構起來,讓一份工作,不只是一份工作,還是一份承諾。

    八、企業主的噩夢:勞檢?

    企業主害怕勞檢,在顧問進入這個行業前,我覺得這個害怕存在著結構性的問題:「如果公司都符合規定,勞檢有什麼好怕?」
    不過顧問現在已經不會這麼想了,因為臺灣的勞動法規的確又細又玄,而且每個地區的勞檢樣態其實又不同,企業主如果沒有專業的協助,的確無所適從。

    我們來看最低工資法的規定,會發現最低工資法其實多數的條文都與企業主無關,比較多的是拘束政府,未來最低工資法的審議與施行方向,不過最低工資法加重了罰則。
    原本勞基法的規範第21條規範工資由勞資雙方約定,但不得低於基本工資,罰則在同法第79條第一項可以明見為兩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限制,不過在最低工資法施行後,該法的罰款金額又被拉高,要求法官考量企業規模以、受影響人數及情節是否重大,允以加重原本勞基法規範的最高法定罰額的一半,也就是說勞基法最高罰額原本為一百萬,2024年最低工資施行後,如果法官判定因為人數眾多或情節重大,最高可以判決150萬的罰鍰。

    顧問知道這樣的金額對於有些人來說,可能會覺得不夠嚴重,不過這個罰款金額對於臺灣企業結構普遍為中小企業來說,其實都不是輕易能夠觸犯的負擔,就算是大型企業,企業資本可能是這個罰款金額的數十倍,但越有規模的企業,會受到更大的制約;董事會與股東會,如果企業違反法律,造成企業部分盈利需要用來繳納罰鍰,這都會是一項無法在董事會或是股東會輕易彌平的事項,且因為受罰造成企業發展受阻,沒有任何企業負責、領導人能夠承受。

    九、最低工資的下一步

    既然最低工資法大部分內容都與企業主無關,那麼這部法律到底為什麼這麼重要?
    其實我們可以從最低工資法的選名就可以發現,這部法律的公布,除了要將最低工資的審議入法,最重要的,就是要將臺灣推向國際。

    遠見雜誌2023年9月12日有一篇報導,描述臺灣的低薪環境其實是國安等級的問題,Cheers雜誌也在2023年11月23日作出報導,臺灣人才外流嚴重,並以鄰國日本舉例,每年有越來越多的人才傾向流入日本職場,並有極大比例在日本取得居留建立家庭(生出可愛的日本寶寶,日本因此國民+1),同樣是生育力低的國家中,日本對於人口的復興施政比重,不亞於對於世界各地人才的挖取,在我們爭吵是否要與印度簽署人力引進備忘錄的時候,日本對於臺灣的高知識、高技術人才近乎是求才若渴,行進至2022年在日本的臺灣人已突破5.7萬人,10年成長幅度高達152%,單獨拉出以各類專業職為主的「技術.人文知識.國際業務」工作簽證(含IT工程師、翻譯、設計師)人數看會更嚇人,10年來成長幅度高達821%,從千人暴增至1.2萬人,等於台大一年畢業生(9,100人)的1.3倍。

    2023年公佈亞洲國家GDP,部分臺灣人享受到了超越韓國的優越,正要趕到欣喜並充滿希望時,整份數據我們也同樣看到,緊追在後的越南正逐步追近臺灣,而我們想要振翅而起拉開距離,卻發現企業無人可徵,職缺無人可用,而我們還在以為是薪水太低,卻沒注意到,是別人薪水制度比起過去的臺灣來說,穩健成長太多。

    針對上述,國家發展委員會有專文回應,並且在文章中確定了,過去臺灣確實人力外流嚴重,但搶人才這件事情,其實世界各國都是如此,且越高端的人才本來就有越高的流動利基,對於雜誌中的敘述,其實政府一直有掌握,所以也制定了一連串的行政措施,在各方努力以及疫情的背景下,人才外流的實際狀況已經降低。
    國家發展委員會也公布且預告了施政方向:首先是2018年2月開始推動「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」,放寬來臺簽證、工作、居留、保險、租稅等相關規定  ,並積極透過各項攬才措施以延攬全球人才,2021年7月,更進一步偕同相關部會,共同推動「強化人口及移民政策」,分就「強化延攬外國專業人才」、「擴大吸引及留用僑外生」、「積極留用外國技術人力」等3面向,積極推動多項攬才及留才策略措施,擴大延攬及留用各類人才。

    在臺灣的立場與產業結構,臺灣需要的人才上下幅度很大,我們想要吸引高知識、高專業的人才與企業,但我們對於技術性等勞力人才也有迫近的需求,所以我們也在2023年看到正在醞釀與印度簽署人力引進的備忘錄,我們也馬上看見了新的政策立刻引來滿城風雨,這點並不意外,當引渡外國勞力時,本國勞力人口本來就會受到很大的衝擊,就算是英國也曾經在同樣的事件上糾結,不過民意上可以見得。民眾擔心低薪情況會因為人力引進而加劇,但市場上卻也明白可見重度人力的產業,都在過度加班,甚至降低企業體量來面對人力不足的難題,所以擔憂與事件的並行,勢必要解決。最好的做法,就是改善低薪情況,同時也要能夠讓外籍人力介入,這也是為什麼最低工資法,會在這樣的背景下,受到召喚來到賽場中心,準備打擊。

    十、結語

    最後的最後,我們還是要來問,最低工資法能解決什麼問題?毫無懸念的,最低工資法要讓臺灣慢慢地擺脫低薪的就業環境,然後才有可能,也是最重要的目的,就是將臺灣推入國際的市場。

    如果日本跟其他先進國家都在搶臺灣人,我們有沒有可能也去搶別國的人?這個不是想像,而是正在執行。如果把國際化想像成一盤棋,最低工資法就是我們佈棋的戰術之一,當各國都有一套穩定運行的能夠與國際接軌的法規,世界各國的人才或是公司都能明白,這裡也很有發展性,當臺灣的企業在世界各地搶人才時,政府的法規就是填上要緊的一步,企業受有拘束時,也因為政府在後,企業也不會是獨自面對。
    我們如果重新審視臺灣的2023年,會發現許多有趣的法案都在此時公布或是通過,年中我們迎接的性別三法的修法,屆此同時我們還一同經歷了metoo運動的洗禮,但別忘了性別三法的主要訴求,就是希望穩定勞資雙方在面對性別議題時,要服從且執行法規範,夠過法律企業主的責任來到「不主動不行」的要求。接著我們又在年底通過了最低工資法,基本工資功成身退,但最低工資會繼續守護勞工的工資,透過法令繼續要求政府、資方、學者與勞方通堂商討審議,每一年度合適的工資基準。

    最終,我們會目睹當這些法規全數到位時,臺灣將會擺脫低薪市場的現況,臺灣企業會有更多理由與能量將公司品牌化,吸引更多人才甚至企業看見臺灣、選擇臺灣。

    臺灣真的是一個別具生活力的國家,雖然國土面積不大,但是民族豐富且發展樣貌多元,人民平均水平其實也高於許多國家。 在顧問眼中,臺灣的民間已經準備好了,在迎向國際這件事,政府也正在積極努力準備,最低工資法這一棋路,只是說明了臺灣的野心不是只有自己,也不會只有中國市場,當法規陸續到位,開啟的將會是一個國際市場,而企業主們,你準備好了嗎?

    聯和趨動 Trendlink 勞資顧問 企管顧問

    SHARE:
    作者介紹
    • 作者王駿 執行顧問
    • 專長勞動法務、知見心理學
    • 學歷私立玄奘大學 法律系學士
    • 經歷律師事務所法務、大型企業法務人員

    *留言類型

    *姓名

    *電子信箱

    *留言內容

    TOP